2009-03-29

想念遠方的你

  剛剛重頭回顧一次妳的Blog,雖然我並不是由第一篇開始看,但我所看的每一篇、每一句、每一個字,都是很認真。原來,在這個滂沱大雨的黑夜,我的確在想起遠方的妳。


  共三十篇的「風箏斷線了-三十個人的心事」,由最初看起來不以為然,到是夜回首一看,感覺都全不相同,每個故事以及主角,背後都總有個不為人知的真實寫照,我不知道故事的真確性有多高,但我肯定再看一遍,我的心態與第一次看時不同。
  跟妳的友情不深,生活圈子更是全然不同,然而為何在這幾天偏偏會想到妳?但可惜,妳已遠在葡萄牙‧‧‧
  若然他朝有日,如妳在去年那夜所說真的要永遠離開澳門,千萬不要像今次般不辭而別,好嗎?

2009-03-27

信任?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建基於信任,然而當一個人失去對另一個人的信任時,這段關係將會破裂。」
  阿嬌當初說,「很傻、很天真」引來社會上不少迴響,卻原來我們每個人都天真過、傻過,只是我們知道嗎?當我們自以為自己「好醒」的時候,有否想過其實最蠢的就是自己。自懂事開始,我做人便一直堅持一個宗旨,就是決定了的事,將來無論演變成甚麼情況都絕不後悔,但今天我卻後悔得可以,後悔得想毀滅自己,後悔得想向身邊每個真心待我的朋友磕頭認錯,現在的我無面目無資格去面對妳們每一位‧‧‧
  縱然很後悔,但事情已一發不可收拾,沒有回頭的路,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汲取教訓。
  「哀莫大於心死」,這句話我終於徹底感受到!

2009-03-25

資格

  不經不覺入行已逾半年時間,最近眼見很多實習或見習記者踏入新聞界,有些人曾經問我他們的表現或能力如何,其中亦包括資歷比我深的人。
  
  說真的,自己表現亦不是太好,亦覺得自己是一個不稱職的記者,何來有資格去批評別人?但有時別人問到,還會說一些自己的看法,當是彼此交流。但最近留意到幾個人,心裡一直很想告訴他們的不足之處,但最終卻沒有勇氣說出來,只是有一位比較稔熟,才會主動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見,希望可以改進。
  
  可是,始終都覺得自己沒有這個資格或地位去給予別人意見,但有時留意到,又不忍心不告訴對方。
  
  還記得最初入行時,曾被編輯大人鬧到飛起,嚴重到甚至有想過辭職,但後來習慣了,卻沒當一回事,因為編輯大人後來跟我說,「有人鬧你是塞錢入你袋!如果冇人話俾你知,你永遠唔會知自己衰乜!」這句說話印象很深,直到現在我每天返工都記著這句說話,有時晚間編輯大人會指出我一些問題,這些我都會深深記住,包括每次我讀稿或報新聞,編輯大人都會指出我一些不足或錯誤的地方。
  
  人,不就是要由錯誤中成長嗎?
  
  我會記住別人鬧我的(當然是有根據啦!),指出我錯誤的地方,假如沒有人告訴我這些過失,這樣的我還會進步嗎?曾經聽過一句說話,無人告訴自己的錯誤不代表做得很好,而是對方對你徹底失望。
  
  但,目前的我有資格批評人嗎?當然不!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

2009-03-17

精神不振

  近來病了,但不知病的詳細情況,只知道人很累,腸胃也不好,做甚麼都提不起勁。很想盡快擺脫這種無力的感覺。

2009-03-11

澳門再拒港人入境玩火自焚

  澳門當局拒絕香港居民入境越趨嚴重,除首先於《維護國家安全法》立法前,以《內部保安綱要法》為由,拒絕讓香港多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到本澳聲援遊行外,在年初及本月更先後拒絕香港南華早報攝影記者、香港議員甚至來澳作學術交流的學者入境,不單破壞港澳兩地的關係外,長此下去更令人擔心的是本澳的旅遊發展前景。

  首先,澳門當局拒絕讓香港多名議員來澳遊行示威「反廿三條」是可以理解,因為他們來澳示威遊行的確是干擾本澳政制事務,但連來澳採訪的記者以及作學術交流的學者都被當局拒絕入境,立即令香港怨聲四起。事實已證明,首當其衝的是將兩個特區的關係惡化,香港立法會休會辯會澳門拒絕港人入境,多名港議員炮轟澳門政府處理手法不當,在矛盾激增的同時,已有議員要求港府以同一手法對待澳門,將澳門的官員及學者拒絕入境,更稱澳門拒絕別人入境不用理由,香港同樣可以;除兩地關係惡化外,更令人擔憂的是會否影響兩地居民的正常互訪。澳門的做法固然引起香港不滿,而且有港人認為澳門拒絕多名港人入境與「廿三條」有莫大關係,在澳門《維護國家安全法》立法時期發生多宗同類事件,勢必會打擊港人對「廿三條」的信心,擔心香港立法後會否像澳門一樣變得自我封閉、保守。

  除影響香港的立法進度外,本澳將來亦不排除會繼續拒絕讓其他來採訪或交流的記者或學者入境,進一步打擊本澳的新聞及學術自由,更難以吸引外地專家學者來澳交流。

  但對澳門影響最深的,必然是澳門的旅遊形象。香港已有議員「鼓勵」港民不要到澳門旅遊,加上香港媒體大肆報導,連台灣以致國際性的BBC及美聯社等都報導相關事件,令本澳的旅遊形象趨向負面,外地遊客知道有學者來澳交流時被拒入境還不用理由,還會放心來澳遊玩嗎?
其實澳門當局的處事手法可以更柔和及大方,雖然香港議員來澳參與遊行示威,的確是干擾本澳事務,但如果當局讓這些香港議員入境,會令外界認為澳門政府具包容力,可以容納外來的不同意見和建議。雖然明白當局可能會擔心部份香港議員可能來澳後「搞事」,但若果真的發生不愉快事件,執法部門再將該人等送返香港,才是較合情理的做法,因為是他們首先主動來澳擾亂社會秩序,並不是澳門的過錯。假如當局這樣處理,現在理虧、形象負面的便不會是澳門。至於被拒入澳的南早攝記,香港方面認為是與去年該記者在京奧採訪時與內地公安發生衝突,但其後該記者入澳採訪卻沒有問題,只是採訪前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涉及的另一宗貪污案時才被拒入境,難度澳門當局是怕該記者作出不實或影響澳門特區管治威信的報導?至於應澳門大學邀請作交流的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也被拒入境,就更令人詫異。

  雖然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赴京出席兩會前認為多宗事件與《維護國家安全法》無關,但澳門一再以《內部保安綱要法》拒絕港人入境的同時,其實也可作出解釋或說明理由,至少不致讓被拒入境的港人感到不滿;而且澳門若肯主動作解釋,除可避免兩地關係惡化,還可讓外人進一步瞭解本澳的想法,假若當局的解釋或認為與港府不同,大可以加強兩地意見交流,更能體現澳門能接納其他地方提出的建議或意見。再者,《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是要粵港澳三方共同合作,澳門若繼續一意孤行,怎能與粵港長期合作?

  不過,澳門不斷拒絕他人入境,最終只怕害苦的是澳門人。他朝有日,可能有眾多本澳居民不能在香港或其他地方入境而不需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