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當局拒絕香港居民入境越趨嚴重,除首先於《維護國家安全法》立法前,以《內部保安綱要法》為由,拒絕讓香港多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到本澳聲援遊行外,在年初及本月更先後拒絕香港南華早報攝影記者、香港議員甚至來澳作學術交流的學者入境,不單破壞港澳兩地的關係外,長此下去更令人擔心的是本澳的旅遊發展前景。
首先,澳門當局拒絕讓香港多名議員來澳遊行示威「反廿三條」是可以理解,因為他們來澳示威遊行的確是干擾本澳政制事務,但連來澳採訪的記者以及作學術交流的學者都被當局拒絕入境,立即令香港怨聲四起。事實已證明,首當其衝的是將兩個特區的關係惡化,香港立法會休會辯會澳門拒絕港人入境,多名港議員炮轟澳門政府處理手法不當,在矛盾激增的同時,已有議員要求港府以同一手法對待澳門,將澳門的官員及學者拒絕入境,更稱澳門拒絕別人入境不用理由,香港同樣可以;除兩地關係惡化外,更令人擔憂的是會否影響兩地居民的正常互訪。澳門的做法固然引起香港不滿,而且有港人認為澳門拒絕多名港人入境與「廿三條」有莫大關係,在澳門《維護國家安全法》立法時期發生多宗同類事件,勢必會打擊港人對「廿三條」的信心,擔心香港立法後會否像澳門一樣變得自我封閉、保守。
除影響香港的立法進度外,本澳將來亦不排除會繼續拒絕讓其他來採訪或交流的記者或學者入境,進一步打擊本澳的新聞及學術自由,更難以吸引外地專家學者來澳交流。
但對澳門影響最深的,必然是澳門的旅遊形象。香港已有議員「鼓勵」港民不要到澳門旅遊,加上香港媒體大肆報導,連台灣以致國際性的BBC及美聯社等都報導相關事件,令本澳的旅遊形象趨向負面,外地遊客知道有學者來澳交流時被拒入境還不用理由,還會放心來澳遊玩嗎?
其實澳門當局的處事手法可以更柔和及大方,雖然香港議員來澳參與遊行示威,的確是干擾本澳事務,但如果當局讓這些香港議員入境,會令外界認為澳門政府具包容力,可以容納外來的不同意見和建議。雖然明白當局可能會擔心部份香港議員可能來澳後「搞事」,但若果真的發生不愉快事件,執法部門再將該人等送返香港,才是較合情理的做法,因為是他們首先主動來澳擾亂社會秩序,並不是澳門的過錯。假如當局這樣處理,現在理虧、形象負面的便不會是澳門。至於被拒入澳的南早攝記,香港方面認為是與去年該記者在京奧採訪時與內地公安發生衝突,但其後該記者入澳採訪卻沒有問題,只是採訪前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涉及的另一宗貪污案時才被拒入境,難度澳門當局是怕該記者作出不實或影響澳門特區管治威信的報導?至於應澳門大學邀請作交流的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也被拒入境,就更令人詫異。
雖然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赴京出席兩會前認為多宗事件與《維護國家安全法》無關,但澳門一再以《內部保安綱要法》拒絕港人入境的同時,其實也可作出解釋或說明理由,至少不致讓被拒入境的港人感到不滿;而且澳門若肯主動作解釋,除可避免兩地關係惡化,還可讓外人進一步瞭解本澳的想法,假若當局的解釋或認為與港府不同,大可以加強兩地意見交流,更能體現澳門能接納其他地方提出的建議或意見。再者,《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是要粵港澳三方共同合作,澳門若繼續一意孤行,怎能與粵港長期合作?
不過,澳門不斷拒絕他人入境,最終只怕害苦的是澳門人。他朝有日,可能有眾多本澳居民不能在香港或其他地方入境而不需要理由。